淇滨区历任区委书记(倒序列): 王洪民:2021年2月—2023年4月(2021年2月由区长转任,主导科创新城建设,2023年4月调任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) 李 杰:2016年7月—2021年2月(任内推动淇滨区从郊区向主城区转型,2021年2月调任示范区党工委书记) 刘文彪:2012年10月—2016年7月(淇滨区更名后首位公开任职书记,任期内启动淇河生态带建设) *早期书记*:2001年郊区更名淇滨区初期,首任书记未公开,据地方志记载为煤炭系统转任干部(如2000年代初主导市政府迁址淇滨新区)。 淇滨区委书记的级别:正处级 淇滨区历任区长(倒序列):张育文:2023年4月—至今(2023年4月当选,经济学博士,主抓商业航天、物联感知产业,2025年3月仍在职) 闫 浩:2021年2月—2023年4月(2021年2月由副书记升任,推动“淇心驿站”全域服务体系建设) 王洪民:2019年12月—2021年2月(先任代区长,2020年3月转正,后转任区委书记) 王志武:2016年7月—2019年12月(任期内完成朝歌里文化园、淇水樱花园建设) *早期区长*:2001年前为郊区行政主官,名录未公开,多兼任市级开发区职务。 地名由来: 淇滨区因地处淇河之滨得名。2001年由“郊区”更名,取“淇水之滨”之意。淇河古称淇水,《诗经》39篇吟诵其风光,战国时赵国曾在此设中牟邑,1999年鹤壁市政府迁驻淇滨新区,2001年正式定名为淇滨区,成为全市政治经济中心。 主要景点: 1.淇河生态带(诗经文化):全长22公里,串联“淇水关”“鹿台阁”等遗迹,保留3000年前淇奥翠竹林,春季樱花大道(5万株)为中原最美赏花地,2024年获评国家水利风景区。 2.朝歌里人文小镇(商文化):依托殷墟考古成果,复原商代市井街巷,设有甲骨文体验中心、封神主题演艺,夜间水幕电影《淇水长歌》重现《诗经·卫风》场景。 3.鹤壁科创新城(航天科普):国内首个商业卫星制造基地,可参观“女娲星座”卫星总装车间,体验卫星遥感数据应用,2025年开放航天科技馆(含火箭残骸、卫星模型)。 4.金山寺(佛教遗迹):始建于北魏,现存明代石塔、摩崖造像,寺内“三步两眼井”为淇河源头之一,相传白蛇传故事发源地,列入省级非遗。 5.钜桥遗址(农耕文明):商代粮仓遗址,出土碳化谷物、青铜器,现为考古研学基地,展示4000年前黄河流域仓储技术。 特产: 1.淇河三珍(地理标志):缠丝鸭蛋(蛋黄纹路如丝,含硒量高)、淇河鲫鱼(背宽肉嫩,无肌间刺)、冬凌草茶(太行山区野生,消炎利咽),统称“淇河三珍”,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。 2.钜桥小米(历史贡米):种植史超3000年,《诗经·大雅》载“黍稷重穋,禾麻菽麦”,现采用“鸭稻共作”模式,米色金黄,熬粥油厚,2024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。 3.鹤壁窑陶瓷(非遗):传承宋代白地黑花工艺,代表作“淇河渔舟”瓷盘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,陶艺村(岗坡村)保留古窑址,游客可体验拉坯、上釉。 4.航天文创(工业特产):依托商业航天产业,开发“女娲星座”IP衍生品(卫星模型、太空种子),“鹤壁1号”卫星同款芯片钥匙扣成为网红伴手礼。 (注:任期依据近年人事任免、党代会公告推算,早期部分因资料缺失未详列;景点突出淇河文化与现代航天融合,特产结合农耕历史与工业创新,体现“诗经故里·航天新城”的地域特色。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