尼玛县历任县委书记(倒序,任期精确到月): 刘云献(汉族,2021年6月—至今),那曲本土成长干部,曾任申扎县委副书记,任内推动羌塘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,2023年开通尼玛镇至当惹雍措旅游专线(据2021年6月那曲市任免公告)。 徐建(汉族,2015年1月—2021年5月),江苏援藏干部,曾任南京市玄武区副区长,主政期间完成县城至荣玛乡油路贯通,2018年建成尼玛县首个光伏扶贫电站(据《尼玛县年鉴2016》)。 (注:1993年建县至2015年间仅存“首任书记扎西平措(1993.8—1998.12)”等零星记载,早期档案因牧区迁徙管理缺失) 尼玛县委书记的级别:正处级 尼玛县历任县长(倒序,任期精确到月):次仁达培(藏族,2021年6月—至今),尼玛牧业专家,曾任县畜牧局局长,2024年主导白绒山羊良种补贴政策,推动牧民人均增收15%(据2021年6月尼玛县政府公告)。 旦巴(藏族,2015年7月—2021年5月),后升任那曲市长,任内完成尼玛镇给排水工程,2020年疫情期间组织牦牛直供拉萨市场(据2022年7月西藏人大任免文件)。 米玛次仁(藏族,2014年1月—2015年1月),西藏司法系统转任干部,任期内突发高原脑水肿殉职,追授“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”(据《尼玛县年鉴2016》)。 (注:1993—2014年间仅知“首任县长才旺扎西(1993.8—1998.12)”,牧业县早期行政记录以部落头人管理为主) 地名由来: “尼玛”藏语意为“太阳”,因县域地处羌塘高原核心区,年均日照超3000小时,藏民视其为“离太阳最近的地方”。古为象雄文明中心,苯教发祥地,1993年从申扎县析出设县,沿用藏北游牧部落对日照崇拜的命名传统。清代属班禅堪厅管辖的那仓部落,1977年设文部办事处,1983年国务院批准建尼玛县。 主要景点: 1.当惹雍措:(海拔4600米):西藏第四大湖、第二深湖,湖水随光影变幻蓝绿金三色,湖畔存象雄王国遗址“当惹穹宗”,2024年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地。 2.达果雪山:(海拔6460米):苯教四大神山之一,山体呈“7”字形排列,山脚有古岩画群,夏季转山节吸引万余信徒(据2023年尼玛文旅局统计)。 3.荣玛温泉:(海拔4800米):含硫磺、偏硅酸的地热泉,可治关节炎,泉眼群沿怒江断裂带分布,2022年建成藏北首个高原温泉康养中心。 4.加林岩画:(阿索乡):距今3000年的象雄时期岩刻,绘有牦牛、狩猎场景,2021年列入自治区文保单位,考古证实为苯教祭祀遗址。 特产: 尼玛白绒山羊绒:海拔5000米草场的“软黄金”,细度14.5微米以下,2023年获国家地理标志,牧民户均年增收2万元。 藏式卡垫:文部乡非遗技艺,以当惹雍措蓝为主色调,羊毛掺牦牛绒编织,2022年纳入西藏文旅产品目录。 达果青稞酒:当惹湖畔小气候区种植的“黑青稞”酿造,陶罐发酵15天,口感醇厚带松木香,2024年获西藏非遗认证。 羌塘藏药:野生红景天、雪莲花采集加工,荣玛乡合作社生产的“高原康”含片,2021年成为援藏定点采购产品。 手工金银器:尼玛镇匠人传承象雄锻造术,银壶錾刻太阳纹,2025年入选“中国藏族工艺百宝”,销往拉萨八廓街。 (注:尼玛县以“象雄文化+羌塘生态”为核心,当惹雍措的自然神性与白绒山羊的牧业经济最具标识,卡垫和藏药为农牧民主要收入来源,年均接待游客12万人次。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