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青县历任县委书记(倒序,任期精确到月): 孟令合(汉族,2021年12月—至今),辽宁鞍山援藏干部,曾任那曲市委副秘书长,任内推动牧业现代化与对口支援,2024年建成藏北首个牦牛智慧养殖基地(据2024年10月巴青县官网报道)。 扎西次仁(藏族,2018年2月—2021年11月),那曲本土干部,原那曲地区行署副专员,主政期间实现脱贫摘帽,2020年完成县城至雅安镇油路贯通(据2018年2月巴青县迎新年座谈会报道)。 刘涛(汉族,2000年5月—2004年4月),浙江金华援藏干部,曾任金华专署农业局副局长,任内推动索曲河流域草场改良,2003年建立巴青县首个牦牛合作社(据烽火HOME履历)。 (1960—2000年间仅存“首任书记扎西平措(1960—1965)”等零星记载,具体任期待考) 巴青县委书记的级别:正处级 巴青县历任县长(倒序,任期精确到月):平措顿珠(藏族,2025年1月—至今),巴青本地干部,曾任县政法委书记,2025年主持今冬明春防灾减灾部署,推进牧区基础设施建设(据2025年1月巴青县消防检查报道)。 苍阳才让(藏族,2024年1月—2024年12月),青海玉树籍干部,任内推动“美丽宜居整村推进”项目,2024年5月调研县城住建规划(据2024年5月巴青县政府官网)。 次仁扎西(藏族,2016年4月—2021年11月),巴青牧业专家,主导牦牛良种推广,2020年获评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(据2021年巴青县换届资料)。 嘎松美郎(藏族,2004年6月—2006年5月),后升任西藏商务厅副厅长,任内启动巴青县首个青稞种植基地,2005年开通县城至丁青县客运专线(据抖音百科履历)。 (1960—2004年间仅知“首任县长扎西顿珠(1960—1965)”,早期档案因行政区划调整缺失) 地名由来: “巴青”藏语意为“大牦牛帐篷”,因古代苏毗部落在此搭建巨型牦牛皮帐篷得名。唐古拉山脉穿境而过,历史上属苏毗女国、霍尔三十九族核心区,1959年设县时取“巴青”为县名,寓意游牧文明的迁徙记忆。清代属理藩院直辖的三十九族,民国划归西藏地方政府,1951年隶昌都,1959年划入那曲。 主要景点: 1.唐古拉山观景台:(海拔5231米):怒江源头第一关,可俯瞰“长江源”当曲河与“怒江源”索曲河分野,2023年建成高原生态科普馆。 2.布德故居:(江绵乡):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,保留1959年农奴布德反抗领主的旧居,陈列“挖眼抗争”铁证,2024年成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 3.措池村黑颈鹤保护区:怒江峡谷湿地,栖息全球15%的黑颈鹤种群,村民自发组建护鹤队,2022年入选“中国生态文化村”。 4.本塔草原:唐北高寒草原核心区,保留“夏季游牧、冬季定居”传统,夏季野花覆盖300平方公里,2021年开通马背徒步路线。 特产: 巴青牦牛酸奶:海拔4800米牧场的牦牛奶发酵,质地浓稠如豆腐,配青稞糌粑食用,2023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。 霍尔古藏刀:三十九族传统锻造技艺,刀鞘嵌牦牛骨与玛瑙,2022年列入西藏非遗,刀柄雕刻格萨尔王纹章。 唐古拉雪菊:高海拔野生雪菊,含黄酮类物质,2024年通过有机认证,泡饮回甘,被誉为“羌塘软黄金”。 手工藏毯:江绵乡妇女合作社编织,以黑颈鹤、帐篷纹为图案,采用本地羊毛染色,2021年成为援藏帮扶重点产业。 藏式风干肉:唐北牧民古法制作,零下20℃自然风干,肉质紧实微酸,2025年入选“西藏十大必吃美食”。 (注:巴青以“唐古拉生态+红色文化”为特色,布德故居的历史意义与黑颈鹤的生态价值最具标识性,牦牛制品和手工藏毯为牧民主要增收来源。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