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册

云龙县历任县委书记、县长+现任领导班子

级别:正处级
云龙县历任县委书记(倒序)
任敏(白族):2021年6月—2023年12月(转任大理州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,任内推动诺邓古村5A级景区创建,2023年文旅综合收入突破15亿元)
赵基(白族):2012年1月—2015年2月(升任省纪委常委,主导“云龙模式”脱贫攻坚,2014年获国务院扶贫办通报表扬)
段冬梅(女,白族):2007年3月—2012年1月(后任大理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,建成沘江生态走廊,2010年森林覆盖率提升至72%)
(注:1990年代前资料散佚,据地方志记载,1950年首任县委书记为张天祥,1961年复县后书记多以任期年份标注,2000年后以公开任免文件为准)
云龙县委书记的级别:正处级
云龙县历任县长(倒序)
白庆武(满族):2022年6月—至今(现任,曾任省住建厅村镇处长,2023年推动“云龙茶”欧盟认证,茶产业综合产值破8亿元)
任敏(白族):2018年2月—2022年4月(转任书记,建成滇西最大肉牛交易市场,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.2%)
李郁华(白族):2012年1月—2018年2月(调任怒江州副州长,完成大漾云高速公路云龙段,2015年GDP增速列大理州第一)
(注:1980年代前县长任期多以届次记载,1950年首任县长为杨永新,1960年云龙并入永平县,1961年复县后县长序列接续)
地名由来
云龙古称“比苏”,西汉元封二年(前109年)设县,因境内“山势蜿蜒如游龙,江水奔涌若云涛”得名。元代设“云龙甸军民总管府”,明洪武十七年(1384年)定名为云龙州,沿用至今。境内沘江环绕诺邓古村,形成“太极图”天然地貌,被誉为“太极锁水”,成为云龙地理标志。
主要景点
1.诺邓古村(国家5A级景区):千年白族古村,保留明清古建筑100余座,因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诺邓火腿闻名。核心区玉皇阁道教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历年间,现存“棂星门”木牌坊、文庙武庙,村中有盐井遗址、千年古驿道,2024年新增“盐马古道博物馆”,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。
2.虎头山摩崖石刻(省级文保):县城南侧悬崖上,存明清至民国石刻20余幅,含米芾“第一山”、道光帝御赐“虎”字(杨名飏拓刻),最高“德”字高6米,笔法遒劲。山间道教建筑群依崖而建,现存老君殿、王母寺,2023年完成栈道升级,成滇西石刻艺术长廊。
3.大浪坝高山草甸:海拔3000米的高原湿地,万亩草甸春夏野花遍野,秋冬云海翻涌,周边原始森林栖息黑熊、林麝,2022年建成生态步道,成为徒步露营胜地,央视《地理·中国》专题报道。
4.功果桥(抗战遗址):1942年滇西抗战中,中国军队在此炸桥阻敌,现存新旧两桥并列澜沧江,旧桥保留弹痕遗迹,新桥为滇缅公路重要通道,2021年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特色物产
诺邓火腿(国家地理标志):千年井盐腌制,采用诺邓黑猪后腿,经18个月自然发酵,肉质红润、咸香回甜,2023年入选“中国非遗美食”,年产量突破20万条,远销港澳。
云龙矮脚鸡(农产品地理标志):高原矮脚鸡种,腿短身圆,肉质细嫩,蛋氨酸含量高于普通鸡30%,2022年养殖规模达50万羽,开发“盐焗鸡”预制菜,出口东南亚。
云龙茶(有机认证):海拔2000米以上云雾茶区,以“云抗10号”为主,汤色黄绿明亮,2023年认证有机茶园3万亩,“大栗树”牌绿茶获国际名茶金奖。
麦地湾梨:漕涧河谷特产,果大核小,汁多味甜,含硒量高,2024年种植面积达2万亩,举办梨花节带动乡村旅游,年销售额超1.2亿元。
黑皮花生(高原特色):澜沧江沿岸沙壤土种植,皮黑仁白,富含花青素,2021年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,开发花生酱、休闲食品,成为电商爆款。
(注:云龙以“古村+盐马+生态”为核,2023年诺邓火腿全产业链产值破10亿元,文旅产业占GDP比重达18%,“云龙太极”入选云南十大网红打卡地。)

最新评论

2024全球富豪榜

百岁老人榜

中国工程院院士

中国科学院院士

发明家

企业家

2024年各省首富榜

百岁老人

百岁老人

百岁老人

百岁老人

百岁老人

百岁老人

百岁老人

百岁老人

百岁老人

百岁老人

百岁老人

Archiver

手机版

小黑屋

520笔记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