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理市历任市委书记(倒序): 杨国宗(白族):2021年1月—至今(现任,主导洱海生态廊道建设,2023年游客满意度达98.7%) 孔贵华(回族):2015年2月—2017年12月(推动古城5A级景区创建,2016年旅游收入突破600亿元) 段 玠(汉族):2006年8月—2011年3月(任内启动洱海保护“七大行动”,2009年获评“中国最佳魅力城市”) 杨 健(白族):2004年2月—2006年8月(后任大理州长,2005年促成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开放) 杨健强(白族):1984年—1986年(首位白族市委书记,主导修复大理古城南门城楼) (注:1983年撤县建市初期资料缺失,早期任期以公开报道为准) 大理市委书记的级别:正处级 大理市历任市长(倒序):黑尚锋(白族):2022年1月—至今(现任,推进“漫步苍洱”绿道工程,2024年环洱海骑行游客量增45%) 严启红(白族):2018年2月—2021年12月(疫情期间推出“云游大理”数字平台,2020年古城商户存活率提升32%) 杜淑敢(白族):2012年12月—2018年2月(建成全国首条生态型环湖公路,2015年洱海水质优良率达96%) 段 玠(汉族):2003年3月—2006年8月(主导恢复三月街民族节,2005年商贸成交额破10亿元) 杨健强(白族):1984年—1986年(兼任市长期间,推动白族扎染技艺列入首批非遗) (注:2000年前市长任期多以年份标注,如李映德(白族,1993—2003),具体月份待考) 地名由来: “大理”源于937年段思平建立的大理国,取“大治大理,富国兴邦”之意,沿用南诏“大礼国”的谐音。唐时称“羊苴咩城”(羔羊之城),宋为大理国都城,明洪武年间建现存古城,1983年设市,延续“文献名邦”的历史文脉。 主要景点: 1.大理古城(国家4A级):唐南诏国都城遗址,保存明清棋盘街巷,洋人街、五华楼、红龙井水系串联白族民居,2023年夜游收入占比超40%。 2.崇圣寺三塔(世界文化遗产):南诏国皇家寺院,千寻塔高69.13米,2024年开放地宫文物展,出土南诏金翅鸟等国宝级文物。 3.洱海生态廊道(网红打卡地):全长129公里的环洱海绿道,串联喜洲古镇、双廊艺术小镇,2023年骑行游客超300万人次,成“中国最美骑行路线”。 4.苍山世界地质公园:十九峰十八溪,含洗马潭、寂照庵等秘境,2024年开通“云隐索道”,实现“半小时登顶玉局峰”。 5.喜洲古镇(白族民居活态博物馆):保存100多院明清古建筑,严家大院、转角楼等非遗院落开放,破酥粑粑日均销售5000份。 特色物产: 大理石(国石之源):全球唯一以地名命名的石材,“水墨苍山”天然画屏,2023年文创产品产值达8亿元,出口日韩。 白族扎染(非遗活态传承):板蓝根古法染色,周城村年产扎染制品200万件,“蓝续扎染”体验店年接待15万人次。 乳扇(白族奶酪):洱海流域传统乳制品,2024年“杨记乳扇”获国家地理标志,烤乳扇成古城夜市“顶流”,单摊日售800串。 下关沱茶(茶马古道活化石):120年历史的紧压茶,2023年“甲沱”单品销售额破5亿元,非遗技艺入选《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》。 漾濞核桃(中国核桃之乡):大理市年产核桃12万吨,“漾濞大泡核桃”果仁饱满,2024年开发核桃乳、核桃油等深加工产品,延伸产业链。 (注:大理市以“风花雪月”为核,2023年接待游客6200万人次,旅游收入1200亿元,洱海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,“苍山不墨千秋画,洱海无弦万古琴”成城市名片。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