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口瑶族自治县历任县委书记(倒序): 于 洋:2021年4月—至今(现任,主导自贸片区建设,2023年河口跨境贸易额突破200亿元,2024年推动中越铁路复线改造) 毛宗晦:2016年5月—2021年4月(任内建成河口北山国际物流中心,2019年自贸区红河片区挂牌) 王 宏:2015年10月—2016年5月(从昭通调任,推进中越界河治理,2016年启动河口—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规划) 刀 剑(傣族):2009年4月—2015年10月(首任长期任职书记,推动326国道改扩建,2013年河口口岸货运量跃居云南第一) (注:1963年建县至2009年前资料缺失,首任县委书记为陈忠,1963年7月任职,主导中越边境勘界) 河口县委书记的级别:正处级 河口瑶族自治县历任县长(倒序):邓 瑞(瑶族):2020年9月—至今(现任,全国首位瑶族女县长,2022年推动“中越边民互市+落地加工”模式,边民人均增收5000元) 邓进秀:2016年5月—2020年9月(任内建成河口一中新校区,2018年开通昆明至河口动车) 李光明(瑶族):2012年—2016年4月(推动南溪河漂流开发,2014年河口获评“中国长寿之乡”) 王成章:1998年—2012年(连任三届,主导橡胶产业规模化,2005年河口橡胶种植面积达30万亩) 陈 忠(汉族):1963年7月—1968年(首任县长,建县初期主持开辟中越边民互市点) 地名由来: 河口因地处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处得名,古称“步头”,意为“河口码头”。清光绪年间设“河口对汛督办”,1963年成立瑶族自治县,取“两河交汇之口”为县名。哈尼语称“南埃”,意为“湿热的河谷”,呼应其海拔76.4米(云南最低点)的地理特征。 主要景点: 1.南溪河跨境漂流:中越界河第一漂,全长32公里,穿越热带雨林、喀斯特溶洞,设“一漂两国”体验段,2023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。 2.花鱼洞国家森林公园:北回归线唯一热带季雨林,保存望天树、桫椤等濒危物种,徒步道串联“洞中飞瀑”“雨林吊桥”,2022年入选“云南十大最美森林”。 3.滇越铁路河口段:百年米轨铁路,保留人字桥、河口站法式建筑群,开行“河口—河内”国际列车,2024年推出“铁路文化研学游”。 4.盘王小镇:瑶族文化主题小镇,复原“盘王大歌”实景演出,2023年盘王节吸引3万瑶胞寻根,获评“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”。 5.中越边关风情园:集越南商品街、跨境美食城、国门夜景于一体,每晚上演中越民俗篝火晚会,2022年被文旅部列为“边境旅游试验区”。 特色物产: 河口香蕉:全国最大县级香蕉产区,年均产量40万吨,果径18cm以上,含糖量18%,“河口西贡蕉”获国家地理标志。 橡胶制品:依托35万亩橡胶林,生产乳胶枕、医用手套,2023年橡胶加工产值达15亿元,占全县工业产值40%。 越南小卷粉:河口独创小吃,米浆皮裹猪肉馅,配越南鱼露,2022年入选“云南非遗美食名录”,县城“越南街”日均销售5000份。 瑶族刺绣:以“盘王印”“八角花纹”为特色,2024年与奢侈品牌联名推出跨境手作包,单月销售额破百万。 热带水果干:菠萝蜜、芒果、红毛丹低温冻干,保留90%营养,2023年边民互市出口额达8000万元。 (注:河口以“边关+热作+跨境”为核,2023年口岸进出口总值218亿元,连续15年居云南第一,2022年获评“中国天然氧吧”,边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。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