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定县历任县委书记(倒序) 罗如贵:2022年3月—至今(现任,推动“罗婺文化+红色旅游”融合,2023年狮子山景区游客量破百万) 李玉林:2021年6月—2022年3月(主导“一县一业”肉牛产业,2021年武定获“云南省美丽县城”称号) 李 坚(女,苗族):2020年5月—2021年6月(原县长升任,任期内完成武定至昆明高速复线建设,2021年脱贫攻坚通过国家验收) 窦小军:2019年12月—2020年5月(过渡期间主持工作,后转任人大主任,推动万松山风电项目落地) 李 志:2016年—2019年(任期内启动水城河生态修复,2018年武定入选“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”) 卢显亮:2007年—2012年(后任楚雄州财政局长,主导建设武定工业园区,2010年武定壮鸡获国家地理标志) (注:1958—1959年元谋并入期间由武定代管,更早如1950年代首任书记雷雯等任期未公开) 武定县委书记的级别:正处级 武定县历任县长(倒序) 沈海燕(女):2022年7月—至今(现任,主推“滇中绿色经济走廊”,2024年武定肉牛存栏量达32万头) 窦小军:2021年5月—2022年7月(从人大主任转任,推动G5京昆高速武定段扩容,2021年电商交易额破5亿元) 李 坚(女,苗族):2020年5月—2021年5月(升任书记前,建成全省首个县级“乡村振兴大数据中心”,2020年武定获评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”) 李玉林:2017年7月—2020年5月(升任书记前,主导狮子山5A景区创建,2019年武定获“中国彝族刺绣之乡”) 李富春:2012年—2017年(推动香水箐景区开发,2015年武定县农村危房改造获省级表彰) 卢显亮:2003年—2007年(升任书记前,完成县城至己衣大裂谷公路硬化,2005年武定被命名为“中国牡丹之乡”) (注:1950年代首任县长普联和等早期干部任期未明确,1958—1959年元谋并入期间由武定代管) 地名由来 武定古称“罗婺歹”,彝语中“罗婺”为部落名,“歹”意坝子,元代取“武定路”名,一说因“以武力平定”得名。明嘉靖《武定府志》载:“婺”通“武”,“定”为彝语“甸”(坝子)音译,寓意“罗婺部安定之地”,沿用至今。 主要景点 1.狮子山(4A):滇中佛教名山,以“西南第一牡丹园”和建文皇帝归隐传说闻名,海拔2452米,年均气温13.2℃,春赏牡丹(500亩)、夏观云海、秋品野生菌,2023年新增“罗婺宫灯夜游”项目。 2.水城河(彝乡小九寨):金沙江支流,10公里峡谷内分布12级瀑布,红砂岩地貌与原始森林交融,夏季平均气温22℃,适合溯溪、露营,2022年入选“云南十大徒步胜地”。 3.己衣大裂谷:长12公里、深300米的喀斯特裂谷,谷底金沙江蜿蜒,两侧绝壁凿有“挂壁公路”,2024年开通高空索道,成“滇中极限运动基地”。 4.红军长征标语楼:1935年红军过武定时留下37条标语,现存最完整的“打土豪分田地”标语墙,2021年建成红色研学基地,年接待超20万人次。 5.万松山:海拔2835米,保存万亩原始松林及明清李氏土司墓群,春季马樱花遍野,秋季松茸、鸡枞丰产,2023年获批“省级森林康养基地”。 特产 1.武定壮鸡(国家地理标志):散养180天以上,体型硕大(公鸡5公斤+),肉质紧实,白切鸡配蘸水为非遗美食,2024年出栏量达800万羽,占云南肉鸡产值12%。 2.武定雀嘴茶:海拔2500米以上野生灌木,因嫩芽形似雀嘴得名,含黄酮类物质,茶汤回甘,2023年获“中国森林食品认证”,年产值破亿元。 3.山猪火腿:乌蒙山系山猪腌制,低盐发酵18个月,瘦肉嫣红、肥而不腻,2022年“武定火腿”上榜《中欧地理标志协定》。 4.彝族刺绣:罗婺彝绣以“火草布”“盘金绣”为特色,2023年建成10个非遗工坊,产品远销欧美,带动5000余农户增收。 5.武定野生菌:年均产菌2万吨,鸡枞、牛肝菌占比60%,县城“菌子一条街”日均接待2000人,2024年开发冻干菌汤包等深加工产品。 (注:武定距昆明89公里,京昆、武易高速穿境,“春赏花、夏避暑、秋采菌、冬康养”四季皆可游,2023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亿元,是昆明“1小时经济圈”生态后花园。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