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历任县委书记(倒序) 杨中兴(汉族):2016年3月—2022年2月(主导脱贫攻坚,实现拉祜族整族脱贫,2021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) (注:2016年前县委书记名录需地方志补充,公开资料可追溯至杨中兴任期) 澜沧县委书记的级别:正处级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历任县长(倒序) 罗爱平(拉祜族):2022年2月至今(2025年3月县政府官网显示在职,主持景迈山申遗后文旅发展) 魏岩京(佤族):1953年4月—1956年10月(首任自治县副县长,后调任西盟县筹备委员会主任) (注:1953年设自治县前为澜沧县,早期行政主官多为民族联合政府成员,具体名录待考) 地名由来 因东临:澜沧江:得名,“澜沧”系傣语“南兰章”音译,意为“百万大象繁衍的河流”。1953年设拉祜族自治县时,取“澜沧”为地域名,叠加民族特色,形成“澜沧拉祜族自治县”,寓意拉祜族与各民族共饮一江水、团结发展。历史上,这里是“直过民族”(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)典型区域,1949年2月全境解放,1953年成为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。 主要景点 1.景迈山古茶林(世界遗产):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遗产,含5片千年古茶林(树龄超1800年)、9个布朗/傣族村寨,保留“茶林-村寨-防护林”共生系统。翁基布朗寨的百年老宅、糯岗傣寨的土陶制茶工具,见证“人在茶中居,茶在林中长”的活态传承。 2.邦崴过渡型古茶树:1700年树龄的“茶树始祖”,位于富东乡,枝干需5人合抱,被中科院认定为“野生与栽培型茶树的中间过渡类型”,是解开普洱茶起源的“活化石”。 3.老达保音乐小镇:拉祜族“快乐拉祜”发源地,村民人人会弹吉他、唱《实在舍不得》,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此与村民共舞。寨中保留传统“杈杈房”,夜晚篝火晚会可体验芦笙舞、摆舞。 4.雪林佤族边境村:中缅边境第一村,竹楼依山坡而建,佤族“大房子”内陈列猎头文化遗迹(非活体),边境线旁的“一步跨两国”界碑,可体验边民互市的跨国集市。 5.澜沧江库区风光:糯扎渡水电站形成的高原湖泊,水域面积110平方公里,乘船可览“百里长湖·千岛星罗”,沿岸拉祜族渔村提供江鱼“剁生”、酸笋煮鱼等渔家菜。 特产 1.澜沧古茶(国家地理标志):景迈山古树茶为核心,以“兰香蜜韵”著称,2023年景迈山申遗成功后,“古树晒青毛茶”价格突破2万元/公斤,非遗技艺“螃蟹脚茶”(寄生植物与茶共制)获外交部礼宾司推荐。 2.拉祜族火烧干巴:放养黄牛精肉腌制后炭火烘烤,切片酥香带辣,2024年入选“云南十大伴手礼”,县城“娜允古镇”夜市现烤现卖,配糯米饭一绝。 3.糯扎渡栘依果:酸脆回甘的野生果,可鲜食或泡酒,有“滇西南醋栗”之称,2023年开发出栘依果脯、果醋,成为景迈山游客必购特产。 4.富邦腊肉:山区黑猪肉腌制,用茶树枝烟熏,肉质紧实带茶香,春节前家家户户制作,挂在杈杈房檐下成风景,2022年获“云南非遗美食”认证。 5.澜沧薏仁米:海拔1800米山区特产,颗粒饱满,含硒量高,磨成粉制“拉祜粑粑”,配蜂蜜或花生碎,为葫芦节待客主食,2024年电商销量破8000万元。 (注:澜沧因“直过民族”脱贫奇迹和景迈山世界遗产闻名,2024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,“拉祜咖啡”“边境自驾”成新IP,森林覆盖率65.5%,被誉为“绿海明珠·千年茶乡”。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