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拖县历任县委书记(倒序) 李剑 2023年4月—至今(2023年4月任职,此前曾任凉山州发改委主任) 罗古阿吉 2021年7月—2023年4月(彝族,2021年7月接任,卸任后调任州级职务) 沙文 2016年11月—2021年7月(回族,2016年任县委书记,后升任凉山州委副书记) (注:1963年复县后早期书记如俄木呷(彝族,1960年代)等,因公开资料缺失具体月份,现存可考始于2016年) 布拖县委书记的级别:正处级 布拖县历任县长(倒序) 邓兴伟 2021年10月—至今(汉族,2021年10月当选,现任县委副书记、县长) 沙文 2012年1月—2016年11月(任县长期间推动乌洋芋产业,后转任书记) 方凤华 2009年1月—2011年10月(汉族,后任金阳县委书记,2024年因违纪被处理) (注:1955年建县首任县长为彝族干部,具体姓名及任期待考,1990年前记录不全) 地名由来 布拖为彝语“布特”音译,意为“刺猬栖息的坝子”。唐咸通四年(863年)南诏设阿都部,治所即今特木里镇。清雍正六年(1728年)置阿都副长官司,1955年建县时取“布特”转音为“布拖”,寓“水草丰茂、彝家安居”之意。历史上长期为彝族阿都支系聚居地,1960年并入普格,1963年复县,形成“一步跨千年”的彝族文化核心区。 主要景点 1.乐安湿地(省级自然保护区): 海拔2500米的高原泥炭湿地,213平方公里内栖息黑鹳、黑颈鹤等3000余只候鸟,冬季“鸟落盖水草”奇观闻名。湿地内保留彝族古村落,可体验“湿地牧歌”彝家生活,2024年启动观鸟步道升级,配套星空帐篷营地。 2.阿布洛哈村(悬崖上的“云端村”): 曾是全国最后通公路的建制村(2020年通路),垂直高差800米的绝壁村落,保留原始碉楼和火塘文化。村口红军树(百年核桃树)见证1935年红军过境,现设脱贫攻坚纪念馆,体验“背篓宴”(坨坨肉配燕麦酒)。 3.布江蜀丰现代农业园(国家3A级): 县城近郊的“薯光乐园”,310亩园区展示乌洋芋脱毒育种,设阳光餐厅(洋芋宴)、非遗工坊(彝族银饰打制)。春季千亩索玛花与洋芋花海交织,夏季举办“挖洋芋大赛”,2023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。 4.火把广场(吉尼斯纪录诞生地): 特木里镇核心区,2018年10万火把同燃创世界纪录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,万人“朵洛荷”(彝族选美)、斗牛赛马,夜晚篝火达体舞狂欢。广场地下设彝族火把文化博物馆,藏有千年火把杖、毕摩经书。 5.金沙江大峡谷(布拖段): 海拔535米的“四川最低点”,峡谷落差超3000米,绝壁上挂着彝家“天梯”古道。谷底温泉(48℃硫磺泉)可野泡,夏季漂流,冬季观峡谷雾凇,沿途探访彝族“悬棺遗址”(明清时期)。 特产 1.布拖乌洋芋(国家地理标志): 海拔2600米高寒山区种植,表皮紫黑、芯含紫环,花青素含量是普通洋芋3倍。烤洋芋外焦里糯,制成“乌洋芋凉粉”(配彝族辣木籽蘸水),2023年电商销量破2000万斤,开发薯片、面条等深加工产品。 2.布拖附子(中国三大附子之一): 生长于高寒湿冷环境,泥附子个小多棱,炮制后白附片半透明如玉。含乌头碱等药用成分,中医用于驱寒止痛,2022年种植3100亩,产值超1200万元,列入“川药”重点保护品种。 3.彝族银饰(国家级非遗): 阿都支系银饰以“五朵梅”“羊角纹”为特色,手工打制的鸡冠帽、领牌、手镯,每件需300道工序。布拖银匠村(觉撒乡)可体验錾刻,2024年推出“火把银饰”IP,游客定制姓名纹银饰。 4.阿都高腔(天籁之音): 无伴奏彝族民歌,音域跨度达三个八度,歌词多为史诗叙事。火把节期间,村寨“赛歌会”通宵达旦,2023年录制《布拖高腔》音乐专辑,入选联合国非遗保护名录候选。 5.乐安湿地蜂蜜: 高原野花蜜,含党参、贝母等药用植物花粉,质地浓稠如琥珀。当地彝家“割蜜节”(9月)体验传统取蜜,蜜渍乌洋芋、蜂蜜烤荞饼为特色小吃,年产50吨,获欧盟有机认证。 (注:党政职务以官方任免文件为核,早期任期因历史资料限制未完全追溯;景点特产突出“火把之乡+高原净土”,结合2024年乐安湿地观鸟季、乌洋芋文化节等新IP。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