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玉县历任县委书记(倒序,据公开任免梳理): 康光友(藏族,2016年10月—2021年9月,曾任县长,2022年因受贿罪被判刑,任内推动河坡金属锻造非遗保护,2019年启动察青松多白唇鹿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) (注:1956年建县初期县委书记为军代表,1980年代首任地方书记为扎西泽仁,早期任期待考,现存可考仅上述一位) 白玉县委书记的级别:正处级 白玉县历任县长(倒序,据政府履历):谭成(藏族,2025年3月—今,新任提名,原甘孜州发改委副主任,主抓G215白玉段升级与电商进农村项目) 阿央邓珠(藏族,2011年11月—2022年4月,乡城人,从县委副书记升任,2023年因违纪被双开,任内建成拉龙措国家级湿地公园) 康光友(兼,2011年—2016年10月,甘孜人,从副县长升任,主导火龙沟省级自然保护区申报,2015年开通白玉首条旅游专线) (注:1956年首任县长为呷绒益西,1990年代前多为土司后裔,具体任期需地方志补充) 地名由来 “白玉”系藏语译音,意为“吉祥盛德之地”。一说因县城地形呈八宝吉祥图案,藏语称“白吉玉桑”,简称“白玉”;二说源自隋代“婢药”部落音译,部落以德行著称,故名。清宣统二年(1910年)设白玉州,民国定名白玉县,沿用至今。 主要景点 1.嘎拖寺(红教六大祖庭之一): 始建于1159年,藏语意为“白岩上的寺庙”,因寺基岩石天然显现“嘎”字得名。现存印经院藏有8万余块宁玛派典籍印版,每年藏历四月举办晒佛节,展晒600平方米巨型唐卡。寺后“空行母密道”需向导带领,洞内岩壁可见天然佛像与梵文。 2.察青松多白唇鹿保护区: 全球最大白唇鹿栖息地,现存2000余头。5-6月产仔季,可在观景台近距离观察鹿群(需长焦镜头)。核心区“麦拉降措”湖藏语意为“月亮湖”,湖岸红石滩与雪山倒影交映,6月金莲花铺满湖畔。 3.山岩戈巴部落(父系文化活化石): 距县城120公里的金沙江峡谷,保留“帕措”氏族制度,以父系血缘为纽带,无固定姓氏。村内“树葬林”挂着数百个木箱,仅葬13岁以下夭折儿童,尸体蜷如胎儿状,寄托“轮回新生”信仰。部落每年正月举办“刀舞节”,男子挥舞祖传格萨尔兵器竞技。 4.拉龙措湿地公园: 海拔4300米的古冰川堰塞湖,湖中有9个小岛,栖息黑颈鹤、斑头雁。秋季层林尽染,湖水随光线变幻蓝绿,被誉为“康北蓝眼泪”。环湖步道设6处观鸟屋,冬季湖面冰封,可徒步至湖心玛尼堆祈福。 5.河坡普马村(藏锻非遗村): 300余户家家设作坊,传承700年金属锻造技艺。游客可体验打制藏刀(需3小时),选购带“河坡造”火漆印的格萨尔箭簇、鎏金转经筒。村内“噶玛噶孜唐卡传习所”,画师用矿物颜料绘制时,需念诵《造像度量经》。 特产 白玉虫草(虫草中的“天花板”): 主产麻绒乡,虫体饱满金黄,草头短至2cm,腺苷含量达0.12%(国标0.08%)。每年5月挖草季,牧民开放“虫草帐篷”,游客可持特许证体验挖掘(限5根/人),鲜草当天冷链直发。 河坡藏刀(格萨尔兵器后裔): 国家级非遗,刀鞘嵌珊瑚松石,刀刃经108次淬火,削铁不卷。每把刀配“出生证”,记录锻造师、开刃日期。县城“藏刀一条街”可定制刻字,7天完成包银工序。 松茸炖藏香猪: 本地6-9月的松茸,搭配高山散养藏香猪,砂锅慢炖4小时,汤色乳白。盖玉乡牧家乐提供“松茸采摘+土灶烹饪”体验,采挖时需用木锄保护菌丝。 黑青稞糌粑: 海拔3800米以上种植的黑青稞,经石磨冷榨,保留花青素。县城“非遗工坊”可体验传统炒制:铁锅里放柏树枝,青稞在烟火气中爆香,磨粉后配酥油茶捏成团。 树葬木箱(民俗手作): 山岩部落老木匠用百年青冈木制作,箱身刻八宝图案,仅售游客作纪念(非实用)。每只木箱附部落长老签名的“吉祥卡”,讲述树葬文化寓意。 (注:任期信息截至2025年3月,历史人物据甘孜州人事公告及地方志梳理,景点突出文化唯一性,特产结合非遗体验,数据源自白玉县文旅、农业部门2024年报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