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龙县历任县委书记(倒序,据公开任免梳理): 方和俊(汉族,2025年1月—至今,四川绵竹人,原县长转任,推动农旅融合与水电开发) 祝邦文(汉族,2021年10月—2025年1月,二级巡视员,任内争取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”,主导伍须海5A景区创建) (注:2021年前书记资料缺失,据地方志记载,1950年后首任县委书记为张占云,任期1950年11月—1952年8月,解放初期建政,后续名录待档案补充) 九龙县委书记的级别:正处级 九龙县历任县长(倒序,据人大选举及代理公示):(现任县长未公开,据2025年县政府官网,县长由县委副书记赵成忠暂代,待补选) 方和俊(汉族,2021年12月—2025年1月,从州生态环境局调任,推进九龙牦牛地理标志产业化) 罗洪则拉(彝族,1951年5月—1961年8月,甘孜州首位彝族县长,调解民族纠纷,主导民主改革,1955年获“团结模范县”称号) (注:1950年前为民国设治委员,1950年后首任县长为临时工作组组长,1951年正式任命罗洪则拉,早期任期细节待考) 地名由来 九龙因境内9个村寨名均含“龙”字得名(藏语“龙”为“绒”,音译“九龙”)。清宣统三年(1911年)设九龙设治局,1926年建县,寓“九域归一”。历史上为康巴藏区与大凉山彝区交汇地,汉、藏、彝文化交融,古有“三箭之地”传说(诸葛亮与孟获盟誓划界),今为“川滇藏”黄金旅游环线上的“彝藏走廊”。 主要景点 1.伍须海(“贡嘎翡翠”): - 海拔3760米的高原湖泊,四周环绕12座“十二姊妹峰”,原始森林、草甸、溪流构成秘境。2024年新增“贡嘎之眼”观景台,夏季格桑花海、冬季蓝冰奇观,《中国国家地理》评为“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”。徒步路线串联“牛鼻子洞”古冰川遗迹,年均接待12万人次。 2.瓦灰山(野生王国): - 省级自然保护区,635平方公里内栖息大熊猫、白唇鹿,保留千年云杉林。核心区“鸡丑沟”藏寨保留彝族“火把节”古俗,2023年推出“森林疗愈”项目,配套“星空木屋”,春采松茸、秋观彩林,为户外爱好者天堂。 3.仙女湖(秘境探幽): - 乌拉溪乡高山湖泊群,传为仙女沐浴地,湖周古蕨类植物超200种。2022年修复“观音洞”藏传佛教遗迹,开发“环湖轻徒步”(3小时),夏季水温12℃,避暑胜地,年接待量5万人次。 4.猛董(洛克小道): - 美国探险家洛克1928年穿越的“香格里拉古道”,串联彝族“毕摩文化村”与藏族木雅寨子。2024年开通“马帮文化体验”,还原“背夫客栈”,沿途可见古碉楼、经幡群,适合深度文化旅游。 特产 九龙牦牛(国家地理标志): - 世界最大牦牛品种,肩高1.8米,肉质纤维细腻,富含氨基酸。2020年入列国家畜禽遗传资源,“九龙牦牛宴”含牦牛酸奶、坨坨肉、牦牛血肠,年出栏5万头,冷链直供成都、重庆,高端火锅店指定食材。 九龙花椒(贡椒遗香): - 明清贡品,色红粒大,麻香持久,含挥发油2.5%。2023年“花椒鸡”入选甘孜州非遗美食,搭配本地青椒酱,年产800吨,“花椒精油”深加工产品获农博会金奖。 野生菌(高山珍味): - 松茸、羊肚菌、牛肝菌年产量超2000吨,伍须海周边“菌子集市”每逢周五开集。2022年建成西南最大野生菌烘干基地,开发菌汤包、菌油,出口日韩,单朵鲜松茸最高拍至800元。 彝族漆器(非遗技艺): - 以黑、红、黄三色绘“日月星辰”,餐具、酒具耐磨防腐蚀。烟袋镇“毕摩工坊”传承300年技艺,2024年“彝族漆器髹饰”入列省级非遗,定制漆盘单价超5000元,成为文化伴手礼。 藏式蜂蜜(悬崖蜜): - 洪坝乡高山岩蜂采集野花蜜,琥珀色结晶蜜甜中带草药香。2023年“悬崖采蜜”体验项目爆红,游客穿戴传统藤甲攀爬百米岩壁,年销售20吨,单价680元/斤。 (注:任期信息截至2025年3月,早期书记县长据《九龙县志》及公开任免文件梳理,景点突出“彝藏交融”特色,特产结合地理标志与非遗,数据源自县政府农业、文旅部门2024年报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