渠县历任县委书记(倒序,精确到月) 刘伟: 2024年5月—至今(2024年5月任现职,曾任达州市发改委主任,推动渠县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,主导文峰山4A景区扩建) 王飞虎: 2020年8月—2024年3月(任内建成渠县通用机场,2022年GDP突破400亿元,创历史新高,2023年获评“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”) 苟小莉: 2016年5月—2020年6月(渠县首位女书记,推动“中国黄花之乡”品牌升级,2019年黄花产业产值突破12亿元,刘氏竹编入选国家级非遗) 渠县委书记的级别:正处级 渠县历任县长(倒序,精确到月) 王飞: 2020年10月—至今(研究生学历,曾任达州市经合局局长,2023年引进川东首个智慧物流园,渠县小龙虾产量跃居全省前三) 王飞虎: 2016年6月—2020年8月(兼任县长期间争取到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试点,2019年渠县賨人谷景区创4A) 苟小莉: 2011年3月—2016年5月(任县长时建成渠县中学新校区,2012年渠县获评“中国竹编艺术之乡”,三汇彩亭会入选国遗) (注:2011年前县长含罗建、王善平,具体任期以地方志为准) 地名由来 渠县古称“宕渠”,源于先秦賨人在渠江畔筑城立国(今土溪镇城坝遗址)。《华阳国志》载“宕渠盖为故賨国”,“宕”指山崖洞穴,“渠”即渠江,賨人依水而居,以“宕渠”为号。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(前314年)置宕渠县,历汉、晋、唐、宋,至明洪武九年(1376年)撤渠州,改流江县为渠县,沿用至今,距今2300余年。 主要景点 1.賨人谷景区(4A·巴人故里): - 全国唯一以賨人文化为主题的景区,拥有7处汉阙(占全国现存1/4),其中冯焕阙、沈府君阙为首批国保。核心区“天生桥”高60米,誉为“亚洲第一天然石拱桥”,洞内留存賨人穴居遗迹。2024年新增賨人狩猎体验园,复原“射虎祭天”民俗,夏季举办“巴人狂欢节”,游客可参与竹筏竞渡、篝火晚会。 2.文峰山文化旅游区(4A·科举文脉): - 以“文峰塔”为核心,重建的清代文峰塔高68.7米,登顶可俯瞰渠江“三湾九变”。金榜园刻有渠县97位进士名录,魁星阁设科举沉浸式剧场,游客可穿汉服参与“殿试”。山腰“文峰阁”藏有全国最大竹编《渠县赋》,长28米,2023年获评“四川十大文化地标”。 3.碧瑶湾景区(3A·湖光山色): - 渠江支流龙潭河畔的“川东小桂林”,300亩湖域可乘乌篷船赏崖壁石刻,春季千亩樱花谷(3-4月)、秋季银杏林(11月)为摄影胜地。2022年开放“賨人部落”民宿群,木屋悬于崖边,配套渠县黄花宴、宕府王呷酒体验。 4.城坝遗址(国家大遗址): - 賨国都城遗址,出土战国船棺、汉陶俑等万件文物,现存夯土城墙长1600米。2024年启动“遗址活化”工程,复原賨人粮仓、制陶工坊,游客可参与“考古盲盒”挖掘,体验战国竹简书写。 特产 1.渠县黄花(国家地理标志·中国黄花之乡): - 七蕊黄花,花蕊比普通黄花多2-3根,富含黄酮,2023年“渠县黄花宴”入选“四川十大主题名宴”,衍生黄花茶、黄花酱等20余款产品,年产值突破20亿元,远销东南亚。 2.刘氏竹编(国家级非遗): - 传承13代的“平面竹编”技艺,以渠县淡竹为材,薄如蝉翼,可编《清明上河图》等巨作。2024年刘氏竹编博物馆开馆,游客可DIY竹扇、竹篮,“竹丝扣瓷”工艺品获巴拿马金奖。 3.宕府王呷酒(省级非遗): - 賨人祖传发酵酒,以糯米、拐枣、蜂蜜为料,陶罐窖藏3年,口感绵甜。2022年“呷酒酿造技艺”体验工坊开放,游客可参与拌曲、封坛,产品入选“四川礼物”。 4.三汇彩亭会(国遗·流动的雕塑): - 起源于清嘉庆年间的民俗巡游,彩亭高8米,儿童扮戏曲人物立于顶尖,2023年恢复“正月十六踩街”,30余台彩亭沿渠江展演,列入“四川非遗旅游精品线路”。 5.渠县呷酒花生: - 渠江沙质土壤种植的小粒花生,用呷酒浸泡后烘焙,咸香微醺,2024年获评“川渝十大伴手礼”,县城“宕渠记忆”美食街日均销售500斤。 (注:任期以2025年3月官方任免为准,早期任职据组织部门公开履历梳理;景点数据更新至2024年文旅局公告,特产突出非遗与地理标志。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