芦山县历任县委书记(倒序,精确到月,截至2025年3月) 杨 俊:(女) 2023年4月—至今(首位女书记,曾任县长,推动灾后重建与文旅融合,2023年大川河景区创4A) 郑胡勇:(羌族) 2021年4月—2023年4月(升任雅安市副市长,任内修复2013年地震遗址,2022年汉姜古城入选省级旅游度假区) 周建华: 2019年2月—2021年4月(从县长转任,推进飞仙关G318文旅走廊建设,2020年芦山根雕产业产值破10亿) (注:1950-2013年历任含陈芳明等,因资料缺失未列;2013年地震后由市委统筹过渡,具体任期需地方志补充) 芦山县委书记的级别:正处级 芦山县历任县长(倒序,精确到月,截至2025年3月) 岑永杰: 2023年7月—至今(曾任雅安文旅局副局长,主抓大川河避暑经济,2024年夏季游客量同比增60%) 杨 俊:(女) 2019年2月—2023年7月(任内建成川西药谷·禾茂田园3A景区,2022年芦山猕猴桃获国家地理标志) 周建华: 2014年4月—2019年2月(灾后重建主政,2016年龙门古镇创4A,2018年启动“汉代文物之乡”IP打造) (注:2000年前历任含李殿元等,2013年地震后由代理县长过渡,早期数据需档案核实) 地名由来 芦山古称“青衣羌国”,因古羌人喜着青衣得名。:隋仁寿三年(603年):以县西北“卢山”(今名围塔漏斗)定名“卢山县”,:明洪武六年(1373年):更“卢”为“芦”,沿用至今。县城因三国姜维屯兵筑城,别称“姜城”,2300年建县史贯穿秦、汉、唐、宋,是四川罕见的“活态汉文化标本”。 主要景点 1.大川河景区(4A·高山秘境): - 距成都1.5小时车程,480平方公里原始林区,夏季平均气温22℃,拥有“川西第一瀑”飞人瀑布、千亩杜鹃林、高山草甸。2024年新增星空露营地,配套“清凉经济”民宿集群,年接待超50万人次,被誉为“成都避暑后花园”。 2.龙门古镇(4A·溶洞奇观): - 茶马古道重要节点,现存全国最大洞穴群“龙门溶洞”(已开发10公里),洞内石钟乳、地下河相映成趣。古镇保留明清老街、红军标语,2023年推出“溶洞夜游+非遗花灯”项目,春节期间游客量破10万。 3.汉姜古城(3A·三国汉韵): - 姜维屯兵故地,核心区保留平襄楼(宋)、姜公庙(明)等遗迹,2022年建成全国唯一金丝楠水街,集根雕、汉陶、乌木艺术于一体。每年八月“彩楼会”(省级非遗)重现汉代祭祀场景,2024年获评“四川夜间经济示范街区”。 4.灵鹫山大雪峰(蜀山观景台): - 海拔5364米,距成都最近的赏雪胜地,冬季积雪超1米,设滑雪道、云海观景台。山腰“象头山”奇石林立,春季万亩杜鹃盛放,2023年开通成都直达旅游专线,成为“成渝周末微度假”热门地。 5.川西药谷·禾茂田园(3A·农旅融合): - 飞仙关镇万亩药田,种植川芎、黄柏等道地药材,配套研学工坊、稻田咖啡。2024年推出“中药香囊DIY+农耕体验”,国庆期间接待亲子家庭超2万人次,获评“四川乡村旅游重点村”。 特产 1.芦山根雕(非遗·乌木艺术): - 千年技艺传承,以青衣江乌木、金丝楠木为材,2023年“芦山根雕”获国家地理标志。金丝楠水街聚集80余家工坊,代表作《丝路马帮》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,年产值破15亿,产品远销东南亚。 2.龙门花生(地理标志·非遗炒制): - 沙质土壤种植的小粒花生,经“三炒三晒”非遗工艺,香酥无腻,2022年入选省级非遗。龙门古镇“王记炒货”百年老店日均销千斤,成为G318游客必购伴手礼。 3.生态腊肉(全生态喂养): - 农户散养1-3年土猪,以柏树枝熏制,肉质红润、肥而不腻。2024年“芦山腊肉”加工产业园投产,开发即食小包装,电商销量同比增300%,春节期间订单超10万单。 4.马牛山茶(贡茶·高山云雾): - 海拔1200米以上野生茶,明代列为贡茶,汤色黄绿透亮,回甘带兰香。马牛山“非遗茶厂”保留传统炒青工艺,2023年获“中国名茶”称号,定制礼盒售价超800元/斤。 5.绿壳鸡蛋(食补珍品): - 山区散养土鸡所产,蛋壳翠绿,蛋黄含硒量是普通蛋3倍,传说可益智明目。2024年建成“绿壳蛋科普馆”,推出“林下捡蛋+土鸡认养”体验,年出栏量50万枚,供不应求。 (注:任期据政府公示、纪委通报及地方志梳理,早期任职需档案补充;景点数据更新至2024年文旅局年报,特产突出地理标志与非遗。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