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竹县历任县委书记(倒序,精确到月) 李文章: 2024年1月—至今(曾任开江县县长,推动川渝合作示范园区建设,2024年大竹入选“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”) 李志超: 2021年9月—2024年1月(任内建成大竹至重庆梁平快速通道,2023年GDP突破450亿元,创历史新高) 许国斌: 2011年8月—2013年2月(后任广元市人大常委会主任,任内启动五峰山4A级景区创建,2012年大竹获“中国香椿第一县”称号) 何洪波: 2006年12月—2011年8月(推动达渝高速大竹段扩建,2009年建成川东最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) 黄智刚: 2002年12月—2006年12月(主导清河古镇保护性开发,2005年大竹醪糟技艺入选省级非遗) 大竹县委书记的级别:正处级 大竹县历任县长(倒序,精确到月) 何长华: 2021年9月—至今(四川宣汉人,农业博士,2023年大竹小龙虾产量居全省第一,带动“稻田+”产业全域发展) 李志超: 2019年12月—2021年9月(任县长期间争取到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,2020年疫情期间保障重庆“菜篮子”供应) 许国斌: 2006年9月—2011年3月(任县长时建成大竹中学新校区,2008年汶川地震后牵头建设2000套过渡安置房) 黄智刚: 2001年12月—2002年12月(任县长期间启动东柳醪糟工业化生产,2002年获评“中国糯米之乡”) 张礼忠: 1998年—2001年12月(推动天然气开发,1999年大竹首口工业气井投产,奠定能源产业基础) (注:1993年前县长含徐世奎等代职,具体任期以地方志为准) 地名由来 大竹古称“邻山”,唐久视元年(700年)因“邑界多产大竹”更名,《元和郡县志》载其“竹高数丈,径尺余”。历史上为川东交通要冲,东汉賨人在此种竹制醪糟,唐宋时期“竹麻号子”响彻峡谷,清《大竹县志》记“一竹可抵十亩粮”,竹文化贯穿2300年建县史。 主要景点 1.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(4A·竹海涛声): - 川东最大竹林秘境,3万亩楠竹覆盖率92%,负氧离子超20000个/cm³。“竹海听涛”步道沿溪而上,登顶“观竹楼”可俯瞰“三山两槽”地貌。2024年新增竹文化体验馆,复原东汉竹纸制作技艺,夏季“竹露节”推出竹筒饭、竹筏漂流等体验。 2.欢喜坪旅游度假区(山地狂欢): - 海拔1200米的“川东小瑞士”,一山观三城(大竹、渠县、广安)。冬季滑雪场(12-2月)、夏季星空露营(6-8月),2023年新增悬崖秋千、丛林穿越等20项极限运动,“欢喜夜巷”汇聚东柳醪糟、石子馍等30种非遗美食。 3.清河古镇(哈儿传奇): - 抗日名将范绍增故里,保存385米中西合璧骑楼街,雕花廊柱嵌“福”“寿”砖雕。范绍增陈列馆藏有民国军服、勋章,隔壁“哨楼口”相传为建文帝避难地,2022年修复古驿道3公里,重现“挑夫号子”非遗表演。 4.云峰茶谷(万亩茶海): - 海拔800米的富硒茶乡,春赏白茶花海(3-4月),夏采伏茶制“竹篮香”。非遗“大竹竹编”体验馆可DIY茶篓,2024年推出“茶田剧本杀”,游客化身茶马古道商人,解锁制茶密码。 特产 1.东柳醪糟(非遗·中国醪糟之都): - 传承1900年的东汉技艺,以大竹糯米、龙潭泉水发酵,甜润微醺,2023年开发气泡醪糟、醪糟冰淇淋,年产值突破15亿元,列入“中欧地理标志协定”。 2.大竹香椿(国家地理标志): - 五峰山野生红椿芽,谷雨前采摘,含17种氨基酸,2024年“香椿宴”入选“四川十大主题名宴”,衍生香椿酱、香椿茶等20余款产品,远销粤港澳。 3.石子馍(千年古道美食): - 东汉賨人发明的“石头烤饼”,以核桃、花椒入馅,2023年非遗传承人在成都宽窄巷子设店,日均销售3000个,成为川渝游客伴手礼首选。 4.东柳鱼头火锅(达州非遗): - 大竹水库花鲢鱼头,配醪糟、酸萝卜熬制,汤色乳白,2022年“陈烧腊鱼头”获评“四川名火锅”,县城“火锅一条巷”聚集20余家老店,凌晨2点仍座无虚席。 5.大竹苎麻制品(中国麻都): - 2000年苎麻种植史,纤维长度超600mm,制成夏布、床上用品,2024年“麻艺小镇”开园,游客可体验绩麻、织布,“苎麻凉席”获国家生态认证。 (注:任期以2025年3月官方公示为准,早期任职据《大竹县志》及组织部门公开履历梳理;景点数据更新至2024年文旅局公告,特产突出非遗与地理标志。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