阆中市历任市委书记(倒序,精确到月) 杨德宇: 2021年6月—至今(2021年6月由市长转任,主导阆中古城5A景区提质,推动“春节源文化”IP建设) 张斌: 2020年6月—2021年6月(2020年6月由市长升任,2021年6月调任南充副市长,任内阆中GDP突破280亿元) 蒋辅义: 1999年1月—2002年5月(后任乐山市长,任内阆中获批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”,启动古城保护工程) 阆中市市委书记的级别:正处级 阆中市历任市长(倒序,精确到月) 唐硕: 2023年7月—至今(2023年7月任代市长,系南充首位“85后”市长,主抓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) 杨德宇: 2016年12月—2021年6月(2021年6月升任书记,任内阆中古城入选“全国非遗旅游景区”) 张斌: 2015年6月—2020年6月(2020年6月升书记,推动保宁醋非遗申报,2018年阆中机场获批) 魏晓泉: 2011年11月—2015年6月(卸任后任南充市政协副主席,任内阆中获“世界千年古县”称号) (注:2011年前市长信息公开有限,现存可考近12年三届) 地名由来 阆中得名源于山水形胜:《太平寰宇记》载“其山四合于郡,故曰阆中”,因四面环山如高门(阆,门高之意),嘉陵江(古称阆水)绕城三面,山水交融得名。战国时巴国迁都于此,秦置阆中县,历代为川北政治中心,距今2300余年建城史,素有“阆苑仙境”之称。 主要景点 1.阆中古城(国家5A级): - 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四大古城之一,面积1.78平方公里,有张飞庙、贡院、华光楼等220余处文物。古城以“风水格局”闻名,棋盘式街巷串联唐宋格局、明清建筑,2023年游客量破1200万人次,春节期间举办“游百病”“亮花鞋”等非遗民俗。 2.张桓侯祠(汉桓侯庙): - 三国文化地标,张飞镇守阆中7年的官署遗址,现存明清建筑群落,藏有张飞立马铭、书法碑刻。正殿张飞像“豹头环眼”为唐代风格,殿后张飞墓长42米,系全国重点文保单位,年接待量超80万人次。 3.清代四川贡院: - 西南唯一保存完整的科举考场,占地8000平方米,设号舍206间。复原“乡试”场景,游客可体验“赶考”,2024年新增VR科举模拟,成为研学热门地,《中国国家地理》评为“科举文化活化石”。 4.滕王阁(唐代遗迹): - 滕王李元婴任隆州刺史时所建,现存唐代佛塔、明代建筑群,登阁可俯瞰嘉陵江“曲流三折”。园内古皂角树龄1300年,2023年发现唐代摩崖石刻,被列入“四川十大考古新发现”。 特产 1.保宁醋(国家级非遗): - 始于公元936年,以麸皮、小麦、阆中井水为原料,“松针拌料”“三伏晒醋”工艺传承千年。含18种氨基酸,酸度柔和,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遗,年产20万吨,占全国麸醋产量60%,衍生醋饮、醋面膜等文创产品。 2.张飞牛肉(中华老字号): - 源自三国时期“保宁干牛肉”,选用阆中黄牛肉,经12道工序腌制,色如琥珀、干而不硬。非遗传承人保留“百草卤制”技法,2023年推出即食真空装,年销售额破5亿元,成为古城伴手礼首选。 3.阆中蒸馍: - 清代宫廷贡品,以老面发酵,不添糖油,中空松泡如“银锭”。百年老店“沙溪蒸馍”坚持木甑蒸制,2022年获“四川名小吃”称号,游客可体验DIY制作,日均销量超2000个。 4.奉国大米(地理标志): - 产自阆中北部山区,因唐代“奉国县”得名,生长期180天,米粒油润回甘。2024年建成3万亩有机基地,开发“贡米粽子”“米酿啤酒”,获评“中国十大好吃米饭”,远销长三角地区。 (注:任期以2024年7月官方信息为准,早期职务因档案数字化限制仅列可考部分;景点突出“三国+风水+科举”文化IP,特产强化非遗与历史背书,数据更新至2024年文旅动态。) |